談論到基隆的時候,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印象是什麼呢?當旅人走訪一座新的城市時,很習慣會以當地的美食來認識一個地方,以海港基隆來說,自然就是鮮味十足的海鮮了。過去好幾年都住在南部的我,睽違多年再度來到了海的城市——「基隆」,來參與由基隆市政府所舉辦的「潮嚮產地餐桌」永續餐桌活動,準備在基隆的國門廣場品嚐一場戶外的港灣盛宴。
回憶上一次到基隆來,似乎已經是許多年的事了。大學畢業的那一年,熱血的我選擇用搭火車的方式環島,那時候的第一站就是來到基隆。雖然當時的記憶已經有點模糊了,但我還記得一個人在海洋廣場前拍下的那張照片。基隆的步調很舒服,讓人能夠將忙亂的心給放慢下來,漫步於海洋廣場時,就能夠感受到陣陣的海風,以及空氣中瀰漫著港邊獨有的海洋氣息。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必備環節——這次由「潮嚮・山海基隆」所舉辦的潮嚮產地餐桌,將在地友善土地的農漁食材加入到每一道料理當中,六道菜式從前菜、湯品、主食到甜點,都會透過主廚的烹調手法、結合產地的故事,融入「食在地、食當季」的理念。在料理中使用愈多的當季食材,愈能有效地減少食物的里程,讓環境的負擔減輕,同時又能夠傳遞海洋永續的概念,每一道菜都將成為嶄新且充滿基隆魅力的精緻佳餚。
本次永續餐桌的概念,其實是由台灣生態飲食設計中心集結了全台各地生態主廚及基隆在地廚師,利用在地的海鮮作為主要材料,設計出40道以海洋倡議為主題的特色料理。最後他們使用了十一種台灣漁產,設計出七張餐桌,而今天要享用的即是其一。
這次的潮嚮產地餐桌舉辦的地點位於火車站前的「國門廣場」,位居交通樞紐,是城市的中心;緊鄰海洋、佔地寬廣,也是居民們日常會休憩的地方,是一個很適合舉辦戶外餐桌的絕佳地點。旁邊還設有一個水舞廣場,那天下午正好捕捉到孩子在那裡玩得不亦樂乎呢!
▲ 接近落日時分的基隆車站
▲ 這次的潮嚮產地餐桌佈置結合了花藝以及海洋的意向,純潔的白砂以及貝殼搭配起來很有氣質
▲ 本次活動開放給民眾報名參加,時間快到時已經有許多人陸陸續續報到入座了
這次的「潮嚮產地餐桌」菜餚將會有六道,分別是:前菜盤「海味營養三明治」、沙拉盅「果香豆乳起司海菜沙拉」、熱前菜盤「鮮蝦油條鑲肉」、主菜盤「基隆龍鳳腿」、香檳飲品「冷淬紅烏龍/虱目西瓜綿」、湯品「基隆流浪咖哩沙茶海鮮鍋巴湯」以及最後的甜點「鬼頭刀濱淇淋」。
擔任本次產地餐桌的主廚為張正忠主廚,還記得一看到他本人的時候我驚呼:「主廚好年輕呀!」除了曾是國宴主廚,也是一位生態廚師,同時是食烤房的主理人。張正忠熱愛料理,平時致力於積極推動永續飲食教育,為了挑選優良的食材,總是穿梭於全台各地;不僅曾經協助過基隆市政府、漁會或學校餐廳等辦理食魚教育課程,也在宜蘭壯圍沙丘青年築夢聚落,採用在地食材辦理餐酒會。
今日「潮嚮產地餐桌」的每一道菜都將由主廚本人親自解說菜色,讓人引頸期盼呀!
前菜盤:海味營養三明治
說到基隆,我想大家都知道營養三明治是在地知名的廟口小吃,這道料理將新鮮的胭脂蝦、小捲及海葡萄,融入在當地的小吃當中,鮮味十足呀!醬汁的美乃滋也毫不馬虎,使用蝦子來讓味道昇華,一咬下去口中會被滿滿的海味給填滿。平常最擔心營養三明治吃到最後的油膩感,但這一道特製的海洋風味營養三明治完全不會膩口,若加上一旁搭配的清脆小黃瓜片,更清爽了。
沙拉盅:果香豆乳起司海菜沙拉
一般來說,使用海菜來做沙拉的料理比較少,這道菜餚使用創新的常識,將珊瑚草、海木耳及海葡萄來入菜。永續養殖的花枝脆口Q彈,底部鋪上的是由豆漿製成的起司,而醬汁則是使用了柚子醋和柚子皮調製而成的和風醬汁,口味是有點微辣的;吃到下層時,濃醇的豆乳起司給人畫龍點睛的感受,是一道吃完後齒頰留香的創意料理。
香檳飲品:冷淬紅烏龍
香檳飲品可以說是今天的菜色當中讓人感到好奇的一道,到底紅烏龍香檳飲會是什麼樣的滋味?這是我第一次品嚐到特殊的紅烏龍口味,選用了台東的紅烏龍原葉茶製作,用低溫萃取的方式來萃取茶液,顏色就像茶酒一樣。入喉的感覺像是氣泡飲一般,喝起來是爽口的,卻帶著茶的香韻,讓人不禁讚嘆如此的創新構想。
▲ 活動當天安排歌手現場演唱,結合了國門廣場港灣海景,讓消費者一次體驗到味覺、聽覺及視覺的饗宴
▲ 高朋滿座的現場氣氛十分熱絡,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每一道菜的討論度都很高
熱前菜盤:鮮蝦油條鑲肉
這道菜的發想源自常見的中式早餐「鹹豆漿油條」,其實是因為基隆的居民組成當中,有許多外省人,燒餅油條是他們常吃的早餐搭配;不過餐桌上的這杯「豆漿」可和我們一般喝的豆漿大不同,裡頭除了有菜脯、醬油,還添加了醋,使鹹豆漿的風味更有層次,還有一項提升香氣的精華佐料「宜蘭櫻花蝦」,是一個讓人驚艷的搭配。
油條裡鑲進了鮮肉與蝦,讓脆口的油條多了不一樣的風味,搭配鹹豆漿的醬汁在一起,完全顛覆了對於鹹豆漿的想像,實在是太美味了呀!
香檳飲品:虱目西瓜綿
另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香檳則是這一款「虱目西瓜綿」,原料選用的是台南永續養殖的虱目魚,支持休稻期的養殖小農們。到底是如何將看似完全不同的兩種風味結合在一起呢?主廚說道是將虱目魚製作成一夜乾後,在雪莉酒中搭配西瓜綿蒸餾,進而製作成這杯虱目西瓜綿。這一杯和冷淬紅烏龍香檳相比,喝起來酒味較濃,並不是如想像中會有魚味的飲品(原本還在幻想到底該如何結合這兩者的風味XD)。
在港邊看著遠方城市的光影閃爍,輕啜手上的這杯香檳,喝著也微醺了。
主菜盤:基隆龍鳳腿
再來就是重頭戲的主菜上場了,這道也是經常在靠海城市的基隆會吃到的經典小吃「龍鳳腿」。有別於一般的龍鳳腿作法,這道菜餚將蝦子結合其中,搭配醃漬番茄佐南薑,再加入少許小吃攤的靈魂醬料「丸進辣椒醬」,讓人吃一口馬上就聯想起基隆。每一口都拌著微辣的醬料以及一旁的醃漬黃瓜,讓我不到幾分鐘時間就把它吃得一乾二凈了。
湯品:基隆流浪咖哩沙茶海鮮鍋巴湯
咖哩加上沙茶是基隆獨有的搭配,早年甚至有一整條街販售著以咖哩沙茶為調味的餐飲店家,乘載著在地人的歷史及回憶。這道湯品也是運用了的配方作為基底,再加上椰漿的風味,吃起來帶有點南洋風的層次及氛圍;搭配生菜以及Q嫩的透抽,還有湯裡的鮮魚塊,可以和一旁的鍋巴米餅一同享用。米餅脆脆的口感吃起來就像是餅乾一樣,沾著咖哩吃特別涮嘴,我從沒想過原來咖哩跟沙茶搭起來會這麼好吃呢!
甜點:鬼頭刀濱淇淋
壓軸最後一道的甜點,是鬼頭刀製成的魚鬆搭配上香醇冰淇淋,鹹甜滋味的組合讓人太驚喜了,原來這兩者的搭配可以蹦出全新滋味,果真是創意十足的料理呀!
今日「潮嚮產地餐桌」的每一道菜都是經由主廚和團隊精心規劃,讓大家在每一道菜餚中都能夠感受到用心,美味餐點讓人回味無窮,很開心這次是用舌尖及味蕾感受了專屬於基隆的風味。感謝基隆市政府舉辦這樣子有意義的活動,讓大家有機會來品嚐這一場戶外港灣盛宴。接下來在10/12還會有一場基隆餐桌,若是有興趣參與的人記得追蹤「潮嚮・山海基隆」的粉絲專頁報名呦!期待與大家在餐桌上再次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