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最南端的鄉鎮——達仁鄉,這裡依山又靠海,擁有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愛山的你一定聽過的「阿朗壹古道」就是在這裡。過去每次要從高雄回花蓮時,其實常常開車從南迴經過達仁,卻還沒有一次機會好好的用雙腳、雙眼去探索這個美麗的地方,這次很榮幸的受邀深耕在地的「邸 TaiDang 創生基地」一起來達仁參與踩線活動,一同體驗深度部落之旅。
驅車前往南迴公路的終點,我們的第一站是土坂部落巡禮,由「捌個零社企」的淑媚帶領我們一同導覽部落。可愛的她因為是第一次獨當一面帶導覽,話語之間透露了小小的緊張感,但反而是這樣讓導覽的過程中更加放鬆、自在。從土坂部落的入口,一直到部落中的許多角落,都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排灣氣息。入口意象是一位排灣族的勇士,這個作品來自於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也是今天我們的遊程會造訪的重點之一。
▲ 在今天的旅程開始之前,淑媚發給大家一人一杯小米酒,要大家一起朝著東邊向祖靈稟報我們的到來,並祈求今日的行程順利
▲ 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土坂部落了,這裡也是東排灣唯一保存了五年祭傳統祭儀的部落
還沒走入街道中,就被外頭的一處農地吸引而停下了腳步。花生、紅藜、小米是部落的主要作物,其中小米又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傳統的祭儀當中一定會使用到。
到了小米收成的季節,就要開始守護小米大作戰了。在土坂部落,農家們利用空的啤酒罐串連並放置碎石頭在裡面,DIY 製作而成的趕鳥機關——排灣族語叫做「剛港」(取中文諧音),只要輕拉繩子就會發出噹啷啷的響亮聲響,借此嚇跑小鳥。過去沒有這個裝置的時候,趕鳥只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有的時候會使用鞭炮、有的時候是夾雜著髒話大罵:「走開!走開!」聽到這裡大家都笑了出來。
在小米收穫的季節,是有可能要顧上一整天的。因此鄰里之間都會互相幫忙,輪流協助彼此。要守護好小米田不被鳥兒吃光光,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呢!
走入部落的路途中,因為心情愉悅所以腳步也很輕快,感覺就像是走進族人們的日常一樣,我試著放慢步調、放大感官,去感受在部落的一切。在導覽的過程中淑媚常常提到「vuvu」這個詞,但第一次聽到的我並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好奇詢問之下,原來 vuvu 在排灣族語中代表的意思是老人家、祖父母、長輩之意,同時也代表祖靈的意思。圖為正在處理季末樹豆的一位 vuvu。
「哇!vuvu,妳在挑樹豆呀!」團員們向她親切地一聲打招呼,長輩也靦腆地回應了我們。「是呀,但這已經是最後了。」
▲ 土坂部落的的地圖,畫得很可愛!三個頭目的家也用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融入了排灣族的元素
每個原住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族群的重要祭典,「五年祭」就是排灣族傳統中敬神、求神、祭祖的重大祭典,每相隔五年就會舉辦一次,今年正好就是第五年!除了屏東來義以及七佳部落以外,土坂部落是東台灣唯一保有五年祭的部落。從年初就會開始耕種、準備,七月優先到來的是比較常態的小米收穫祭,一直到了十月份則是重頭戲的五年祭(整個十月份都是哦!)若是有興趣參與的話,對外開放的日期是10月25日,想要深入了解排灣族部落祭典,那你就絕對不能錯過啦!
【Sapari 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
部落巡禮的第一站,我們走進「Sapari 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看見整間屋子都擺滿了手工的木雕藝術品,對於這些精細、有獨特風格的創作讚嘆不已,這些都是由排灣雕刻家朱財寶以及他的長子張威光所創作的。威光已故的父親朱財寶是台東非常知名的木雕家,Sapari 是他的排灣族名,過去他曾創作了許多以排灣族勇士的象徵、結合宗教信仰為題的作品,是一位擁有極高聲望的台灣原民藝術家。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木雕上的人物有許多不同的服飾及打扮。排灣族的階級制度又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在衣服上或器皿上,在貴族跟宗家的身份才看得到百步蛇紋、羽毛之類的象徵。百步蛇在排灣族文化中代表著祖靈,而傳說故事中百步蛇過世之後會化身為雄鷹,也因此雄鷹的羽毛只能出現在貴族或宗家階級的裝飾中。平民大多則是菱形紋,或是有些會繼承他們祖先創作的一些圖騰,家族會有象徵性的家紋。
「不過並不是每個家族都有,像我們家就沒有。」淑媚補充。
中間有織帶的容器為排灣族巫師的「占卜箱」或是「巫術箱」,是用來問卜或作法治病時使用的道具,因為附有靈力,只有巫師可以配備,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占卜箱裡面通常會放置祭葉、豬骨、鐵屑,可以擋煞。土坂部落三家頭目所使用的葉子就不太相同,根據習慣和傳統,使用的葉子或是占卜的形式會稍微不太一樣。
當談起自己的父親,威光的眼神裡閃爍著驕傲的光芒,但你若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其中參雜了一些淚光;父親十多年前意外離世的打擊甚大,最終引領他回到部落拿起雕刻刀,接下父親的遺志。聽著他聊起往事,還有父親曾經驚險地救回自己一命的回憶,字字句句充滿了思念之情,我也趕緊眨眨眼睛,試圖化解眼眶裡面正打轉的淚水。
【土坂部落—天主堂】
第二站是土坂的「 天主堂」,這裡是部落裡面重要的信仰歸屬,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在西方文化中,蛇是邪惡的象徵,然而百步蛇在排灣族則是代表了祖靈。如此衝突、迥異的差距,卻能夠在這裡被互相尊重、接納,進而發展出一個融合排灣族文化及西方信仰的所在,不僅保留了原先信仰的樣貌,又包容了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實在是很難能可貴的一件事。
在這個天主堂中可以看見處處都是排灣族意象的雕刻,有排灣族風格的十字架、十二門徒像、祭臺等,處處都有融入了蛇型紋、菱形紋及太陽紋等,有許多都是出自於撒巴里的巧手,充分展現了教會本土化之美。
▲ 正中央的十字架,代表排灣族的神靈,頭上有羽毛的裝飾;旁邊則是象徵太陽光芒四射
這個是土坂天主堂特別有名的「三位一體」木雕作品,使用了排灣族的人形象,並結合蛇紋、菱形紋、太陽紋,而旁邊的百步蛇代表了「天」。當年甚至有受到梵蒂岡的青睞與認同,作品還曾被發行成紀念小卡並在國外販售哦!
【陳家頭目 Ladan—排灣族祖靈屋】
土坂部落的成員們其實是源自於各地的排灣族,有些來自屏東來義、有些則是泰武,自日治時代起一直到國民政府時期這段期間慢慢遷徙到這裡,也因此在這13鄰、7百多人之中,都是來自不同地區的排灣族人,是達仁鄉人口最多的一個部落。
土坂部落總共有3家頭目:包頭目、古頭目以及陳頭目。我們這次拜訪的是陳家頭目Ladan(拉但安),現今是第十三代頭目,過去就是從屏東來義的部落遷徙至土坂。為了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所以盡可能的在這裡還原屏東古樓祖靈屋的樣貌,裡面有許多頭目的傳家之寶,以及巫師會使用到的祭祀用物品,如:主神石墊、巫師法袋、羽毛等古物,都是辛苦地從遠方搬運過來的原物。
▲ 進入祖靈屋之後,頭目會為大家進行祝禱的儀式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進排灣族的祖靈屋,也是第一次接觸到部落中的靈魂人物「頭目」,對於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在祖靈屋內可以感受到莊重嚴肅的氛圍,一邊聽著陳頭目用肩負重任的口氣娓娓道來過往的一切,為了要繼承頭目的位子,陳頭目在她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得和巫師學習一切。我深感佩服啊!
祖靈屋對於族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神聖的所在,也因此進入祖靈屋會有一些禁忌,像是月事來和懷孕的女生都不能進入,在裡面也不能打噴嚏跟打哈欠。我很推薦大家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來祖靈屋,如果有安排前往參觀的話,一定要記得事先預約及禮貌性地詢問一下有何禁忌喔!
【捌個零(Paqeljing)社會企業社】
經過了早上的部落巡禮,肚子也開始有點餓了。我們移動腳步到了「捌個零社企」,這裡是臺東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的附屬單位,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和農業生產的體驗園區。在排灣族語中,「Paqeljing」的意思是「扶持」和「幫助」,捌個零致力於協助偏鄉聚落,讓地方產業結合在地的特色,使其發展得更好。經營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以永續、健康、自然、環保的方式,提供民眾無毒無害的食品安全環境。
▲ 正在準備待會午餐的烤山豬肉,在這裡聞到都要流口水了啦!
▲ 捌個零企業設有兩隻可愛貓咪!分別叫做捌弟和捌妹,一隻是橘貓、一隻是虎斑;但到離開時我都還沒記起來誰是誰 lol
▲ 看起來很委屈的貓咪,臉好像囧囧的很可愛,「人家只是眼距近啦!」如果他會說話,應該會幫自己這樣辯解吧XD
「TAKEC PIZZA公益幸福餐車」是這幾年來捌個零為了推廣部落在地食材的一個計畫,利用當季新鮮的在地食材來 DIY 屬於自己的野味披薩。我一直很喜歡 DIY 的活動,因為可以展現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
▲ 聽到捌個零向我們解說食材時我下巴都快掉下來了,竟然有山羌、蝸牛!這些特殊又少見的山產食材你敢吃嗎?
▲ 製作完成!太好玩了,看我樂在其中的笑容 XD 迫不及待的送去窯烤囉~~
烤的時間比我想像的還要快上許多,不到十分鐘就準備開動了。不得不說我的自製 PIZZA 很好吃呢!尤其是蝸牛在烤過之後會變得 Q 彈又有嚼勁,實在是讚不絕口啦!真是讓我念念不忘的美味啊~
▲ 同樣不能錯過的香烤脆皮山豬肉,還可以加上特有的刺蔥粉,香氣十足
【尤家農場】
位於土坂部落隔壁的台坂,有一個由排灣族 Kaingau 的部落領袖尤國榮先生所經營的「尤家農場」,從民國七十幾年便開始種植橄欖。在經營農場的理念中,尤大哥致力於實踐無毒農法,在幅員寬廣的一片山林中種植橄欖,並研製出許多與橄欖相關的產品。我們一行人搭著發財車經過顛簸的山路,和尤大哥一起到他的橄欖園區,走訪佈滿黃藤的山間小路,在這裡享用橄欖風味的料理。
我們在現場將橄欖醋和橄欖汁搭配氣泡水一起喝,這是我第一次享用橄欖汁,第一口喝下去的時候我和身旁的夥伴們對視了幾秒——「好像有酒一樣的味道!」味道竟有一點點像是梅酒,搭配上氣泡水搖身一變成為橄欖氣泡飲,完全顛覆了原先的想像。我們也嘗試橄欖醋加水喝,心想著要是每天早上起床後,在家泡一杯喝該有多好呢?
而這次也有幸在這裡嚐到準備上市的橄欖果醬,味道酸酸甜甜我很喜歡!雖然我們剛剛才吃完正餐,但將橄欖醬搭配麵包吃起來很清爽,一口接著一口就把麵包吃光光了。
尤家商行除了主力的橄欖以外,用山泉水活水養殖的花鰻品質也是數一數二的,這道煎得香脆的鰻魚口感 Q 彈,讓大家特別驚豔。尤大哥當年是從零開始學習養殖鰻魚,從打造 4 池水泥養殖池、自己接引山泉水開始做起,爾後因為養殖的花鰻品質優良,在臺東慢食節擺攤時還被法餐廚師相中作為餐點食材。
▲ 毛薯吃起來口感很綿密,加上橄欖醬和生菜,超級新鮮的組合,從沒想過這些食材組合在一起可以這麼好吃耶!蹦出新滋味呀~
▲ 對於在部落中享用到的各式新鮮食材都充滿了好奇,而且也都讓我很驚喜,新鮮的蕗蕎沾一點鹽巴就很美味(有點像蒜頭的味道)
享用完橄欖風味的美食之後,我們一行人移動到山上的橄欖園,在路上都會聞到飄來的陣陣橄欖香,其實是因為地上有一些落果,開車或走路經過時可能會把他壓扁,於是處處都能聞到橄欖香氣。
▲ 可以眺望整個部落的展望點,風景甚好。若是好天氣的話還能夠看見海哦!
不得不說很佩服要從傳統的果園轉型,這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如今將橄欖園區導覽結合了一些農食體驗,結合了地方的特色,讓整體的生態遊程更為豐富,除了很具趣味性以外也滿足了大家的味蕾。尤大哥和女兒奕荃親切的接待以及導覽、解說,也讓我們的這一趟橄欖園之行留下了十分歡樂的回憶。
【不懂生活休閒農園 Putung Style】
「不懂(Putung)」在排灣族語中的意思是「角落、邊緣」,這裡的地理位置屬於達仁鄉的角落,朱正弘先生及太太周照瑩一同打造了這一座文化生態休閒露營區——不懂生活(Putung Style)。在這裡除了可以體驗露營以外,也能夠享用部落美食、體驗排灣族文化,提供了豐富的部落遊程。邊陲之地往往讓人聯想到毫無生氣的荒野,但這裡卻完全不會讓人有這種感覺,反而是一個能夠好好放鬆心情,享受大自然環抱的地方。
▲ 下午的行程是山林走讀活動,正弘幽默風趣又生動的解說總是逗得大家咯咯笑
在開始山林走讀之前,會先在排灣族的傳統家屋中進行祈福的儀式,讓祖靈認識前來的各位。在家屋裡聽著他訴說許多排灣族傳統文化的故事,大夥兒都聽得目不轉睛。其中有一段印象特別深刻,是關於正弘身分轉變的故事——因為太太是部落的公主,讓他開玩笑的說:「我從家裡排行十三的老么,因為入贅給太太,搖身一變成為駙馬爺了!」讓大家跟著哈哈大笑。
之後的山林走讀活動,正弘活潑又生動的沿途解說,讓路程變得更加有趣。一路上介紹了許多的植物,還有教我們如何分辨可以食用的千年芋和不能食用的姑婆芋等等,內容豐富又具有知識性。
▲ 沿途也有許多解說牌,介紹了排灣族美食;cinavu 堪稱部落版的粽子,是在臺東很常見的食物
其中特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送情柴(puljiva)」的故事,在沒有瓦斯的年代,生活起居都得依賴柴燒。排灣族是個浪漫的民族,在過去的成年男性為了追求喜歡的女生,為了展現自己,會搬許多的木柴到愛慕的女生家前,象徵自己有在野外劈柴、成家立業的能力,也是流傳許久的排灣族特有告白方式,實在是很有趣的文化!
▲ 來到了大竹溪旁,我脫下了鞋子走入冰涼的溪水中,感受流水拂過雙腳;彷彿一整天的疲勞都被療癒了
沿著大竹溪行走,往旁邊的小路一彎,就是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了。大武山自然保留區佔地47,000公頃,在這裡也有可能遇見許多保護區內珍稀、瀕臨絕種的動物哦!*註:進入此區需要事先至「自然保護區域進入申請系統」提出申請
▲ 晚餐是部落特色料理,經過一整天的行程之後,還能夠被美食填飽肚子真是一種幸福呀~
▲ 若是喜歡這樣深度導覽之旅,還能夠享受「原式露營」,那麼不懂生活會是一個很適合你的地方喔:)
【阿朗壹部落廚坊】
隔天於大自然的沐浴中醒來後,我們前往今天的下一個目的地:阿塱壹部落廚坊。今天早上的行程要在這裡體驗手作小米湯圓,由土坂部落的返鄉青年展聞和怡雯帶領我們一步步實作。他們成立的品牌名稱是「迴鄉食憶」,概念源自於傳承自己家鄉的傳統食物——小米湯圓(Pinilaulj),它的讀音念起來像是「比你老」,字義則是代表了圓滿、共事的意思。Pinilaulj 是排灣族傳統的小米美食,也代表著排灣族群對於團聚、和諧的期許,透過手作湯圓能夠讓家人們再次團圓、團聚的深刻意涵。
▲ 展聞訴說著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雙手重現記憶中的小米湯圓滋味,因而有了這樣的品牌,將文化傳承下去
手作湯圓的過程我覺得很好玩!迴鄉食憶準備了兩個口味的基底給我們,原味的小米還有高粱口味,湯圓的內餡則是事先醃過的豬五花肉,而湯底是由樹豆熬煮而成,香氣十足;透過手作揉揉捏捏的過程,真的感覺和身邊夥伴們的距離更加貼近了呢!
▲ 捏好的小米湯圓形狀和大小都不一,親手完成真是有成就感!接下來就是等待它們煮熟囉!
之後由「阿塱壹部落廚坊」的店主的父親羅長老來為我們解說小米的文化。從年輕時期就開始種植小米,對於這個作物可以說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小米是排灣族傳統飲食的重要食材,無論是祭儀、慶典、婚嫁的場合都少不了它。
將小米曬乾之後會利用山芙蓉的纖維拿來曬乾綁住小米,儼然是一種部落的生活智慧。羅長老讓現場的大家嘗試著將山芙蓉搓出纖維,在他操作時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動作,換成了我們做,卻沒半個人做得出來。果真是經驗老到、駕輕就熟啊!
小米收成時因為還有外殼,所以是還沒辦法食用的,還得先透過脫穗去殼的流程。而小米脫穗的方式有許多種,腳踩(摩擦)的方式脫殼是一種、利用杵臼來搗也是一種方式。透過這樣的分享,才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原來光是收成之後的過程就如此的繁瑣,體驗過後更加珍惜自己所吃到的每一口小米了。
▲ 左:利用風將雜質吹散/右:透過杵臼來幫助小米脫穗
▲ 手上拿著小米的羅長老笑得好燦爛啊!真是可愛!
剛剛的小米文化體驗真的是勞力活呀!忙碌了好一會兒,我們稍早製作的小米湯圓也已經煮好上桌了。「看起來也太美味了吧!」大家都忍不住驚呼。此時也發現自己的肚子餓得咕嚕咕嚕叫了,趕緊進到室內享用我們的午餐。
餐桌上除了小米湯圓以外,還有一大重點——排灣族傳統美食 cinavu (吉拿富),魯凱語則稱作為阿粨(abai),這是一種只有在祭典、節慶、結婚、生育或是遠行等重要活動時才製作食用的點心,主要成分為小米以及豬肉餡,再由高纖維、能幫助消化的假酸漿葉包裹住,最外層則是月桃葉。cinavu 吃起來口感偏軟,仍然保有一些小米的顆粒感,吃起來飽足感也很夠,我很喜歡這道美食。
而小米湯圓既有嚼勁也很有特色,不曉得是不是因為自己手作的,特別美味;除了有幾粒真的大~顆了點(笑)要分好幾口才吃得下去,不過我想這就是手作的趣味吧!
【阿塱壹古道】
在大家享用完阿塱壹部落廚坊的美食之後,我們前往這次行程的最終站——阿塱壹古道。這次因為時間安排的關係,並沒有辦法走完全程,因此只有走一小段的「小阿塱壹」而已。這段路程的導覽由羅貝雯,也就是阿朗壹部落廚坊的店主來帶領。作為這趟行程的開端,貝雯引領大家以小米酒祭祀祖靈,並向稟報祖靈我們即將進入這個領域。
「這裡一般大家都稱為阿塱壹古道,事實上古道有很多的名稱。」貝雯說。101年屏東縣政府在劃設保留區的時候,這裡被命名為「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然而對照了部落的口傳歷史,阿塱壹為達仁鄉安朔部落的舊稱,在滿清時期即是安朔部落的傳統領域,才有阿塱壹古道的名稱由來。
今天的天氣不太穩定,天空的烏雲讓人感覺風雨欲來。這裡海的顏色很美,若是天氣好來訪的話一定更棒。不過沿途幾乎都無遮蔽,因此會比較建議10月~隔年4月來走。今天因為只走小阿塱壹,大約來回一小時左右(含導覽)就會結束了,是十分輕鬆的午後散步行程。
▲ 沿途貝雯也向大家解說了這裡的植物生態
▲ 加拿大藝術家 Dave Hind 的裝置藝術品,以排灣族的傳統手紋意象呈現,手指拉起了一串海漂垃圾,藉此宣導海洋生態保護的理念
今天我們就只走一小段到台東與屏東的縣界,過了這裡之後就是正式進入保留區,必須得申請才能進入。如果未來大家要來走阿塱壹古道全段,要記得在出發 8 天前至 30 天前至「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申請入山證以及團體解說員喔!
2023的上半年,我與各個部落很有緣份。無論是走訪哪一個部落,總是會因為接觸到與我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文化而感覺到驚喜。有機會可以一探究竟,走訪部落生活的各個角落,何樂而不為?我也因為這些驚喜而感覺內心充滿了正能量。這一趟深入排灣部落的旅程,可以說是收穫滿滿。對於少接觸部落文化的我,這趟旅行又再次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漣漪。
無論部落的文化、作物和信仰等,都有其繽紛的色彩,讓人著迷到不行。最後還是要感謝邸 TaiDang 創生基地邀請我參與這次的踩線行程,也很高興可以透過這樣的機會去深入感受這個台灣最南端的鄉鎮。如果你也想要體驗深度部落文化之旅,請記得 Follow「縫迴山海-阿塱壹遇見達仁」Facebook粉絲專頁喔:)
【 Daren 山海祭】
活動時間:4/29~4/30 11:00-15:00
活動地點:土坂青年聚會所(土坂青青草皮廣場)
更多資訊:縫迴山海-阿塱壹遇見達仁 FB粉絲專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