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深處在過去存有許多村落,主要工作以採集愛玉與煉製樟腦為主,不過後續因為人口遷出與交通不便的關係,村落的數量漸漸減少。直到 1973年時,因為戶數逐漸減少,白雪村併入了雪峰村;1995年最後一戶居民遷出之後,白雪村從此沒入荒煙蔓草間,走入了歷史。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白雪村」這個名稱,是在五六年前和朋友吃火鍋的時候,當時的網路上的紀錄也僅有一篇——介紹著阿里山山區有一個叫做白雪村的遺跡,但並不曉得確切位置在哪裡。不過這兩年開始走人走訪後,軌跡檔在網路上漸漸公開,這個隱藏於阿里山的廢棄小村落也有愈多的曝光了。
人數:
5人。(皆有運動習慣)
路程/時程:
Day 1: 08:00 登山口 --> 10:55 小廚房獵寮 --> 11:35 疑似工作站平台 --> 15:00 南鞍營地(含休息約7小時10分)*Day1 因為沿路都在玩,基本上可以扣掉3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
Day 2: 04:00 南鞍營地出發 --> 06:15 化香嶺 --> 07:00 白雪村(大休4小時) --> 11:00 開始回程 --> 13:15 南鞍營地 (午餐+拔營1hr30mins)--> 14:40 離開南鞍營地 --> 17:50 抵達登山口(含休息約11小時50分)
注意事項:
1. 網路上有許多條可以抵達白雪村的路線,我們這次選擇的是相對好走的霞山鐵道來回,不過從南鞍營地往白雪村的方向需陡上/陡下800公尺的高度
2. 我們遇到了不少選擇一日單攻的隊伍去探訪白雪村,但建議要在上午10點前離開白雪村,不然有很高的機率會摸黑下山。
3. 霞山鐵道相對於其它有在維護的鐵道路線相比破碎許多,行走時請注意安全。對阿里山山區的歷史,或是白雪村想要有更多了解的人,可以參考這份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蹟調查報告,對於這個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背景都可以有著更多的認識。
水源資訊:
南鞍營地之前有許多水源,因此不用太擔心沒有水。不過從南鞍營地至白雪村的這段路就沒有任何水源了,如果你是預計要在白雪村紮營的人,需要從南鞍營地前的水源背水下去,或是再走40~60分到博博猶溪取水。
登山口位址:
【影音版】
星期五的晚上,秋天剩旅行 的 Danny 與 Linda Loves Cycling 的 Linda 一同來到了我們家,集合一起開一台車上去石棹住民宿,準備隔天一大早往白雪村出發。抵達民宿的大夥兒,不約而同的都拿出筆電來工作,只能說即使隔天要一起上山,前一晚都還是很忙碌,就是我們自由工作者的真實生活寫照XD
隔天早上六點,準備去7-11買早餐後出發去登山口啦!住宿點附近有沒有便利商店,總是我們考慮住宿的最優先指標,因為可以很方便的做最後的補給~
▲ 在過去若要爬玉山的話,就是從石山引水道這邊開始往玉山前進的
08:00 抵達新高口登山口,這個登山口不只可以通向往霞山鐵道,還能走向石山引水道、石山兒玉山,不過停車場的車位數量有限,所以會建議早一點出發,避免後續要再花很多時間找地方停車。
▲ 右邊通往霞山鐵道,左邊則是石山引水道
▲ 在安排行程時,知道我們這一群人都喜歡邊走邊拍,所以特別提早了出發時間,讓我們有多一點的時間可以在路上蹉跎
▲ 剛走進霞山鐵道時,就能看見筆直的柳杉林,相當漂亮,不過很短暫地馬上就又進入了芒草叢中
▲ 沿路有許多的落石與倒木,其實並沒有像是眠月線那麼平坦好走
▲ 沿途都有許多拍起來很好看的地點,我們也不知不覺的一直停下腳步XD
▲ 在登山口遇到的大哥大姊們,他們為了等待隊友所以晚了一小時出發,結果還追到我們,很興奮的一起拍了張合照 ♥(´∀` )/
▲ 沿途不時都會有些崩塌地形,要小心腳步哦!
10:55 遠遠的看到這個小巧的廚房,我們大家都覺得驚喜,因為實在太像會在野外求生劇情的動畫中會出現的廚房了XD(應該是獵人的獵寮吧?)
11:35 因為沿路玩太久的關係,所以抵達疑似工作站遺址的大平台時已經接近中午了,好在今天的目標只是到南鞍營地,所以還有許多的時間可以慢慢休息。
我們也決定在這個位置吃午餐,順便逛一逛附近。這個地點的名字很有趣,網路上大部分通稱是「疑似工作站的平台」,我想是因為這個腹地廣大,加上平整的地面與許多古早時期所用的瓶瓶罐罐,導致大家都認為這邊應該是有工作站的存在,不過因為找不到確切的資料佐證,所以就通稱它「疑似工作站」XD
▲ 簡單吃個午餐後,我們也在這邊散散步,可以發現許多過去的居民、前人所留下來的瓶瓶罐罐,相當的有趣。圖片中的調味醬油罐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呢!
過了疑似工作站後,會經過一段高繞,這邊在去程的時候比較沒有問題,只是在回程的時候會比較容易錯過上切的布條,走的時候可以多加注意。
▲ 因為下方是崩塌地形的關係,這邊也是少數的風景展望點
15:00 抵達南鞍營地。在一陣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先把帳篷搭好,再往回走約10-15分的路程取水。原定計畫是在南鞍營地前的水源取水,不過這次剛好水源乾枯了,就只好往回走囉!
南鞍營地腹地廣大,離水源也近,缺點的話應該是濕氣重了些,土壤都還蠻潮濕的,我們就選了一塊還行的區域紮營。
▲ 這天的南鞍營地很早就起了大霧,搭好的紅色帳篷在霧中格外的顯眼
▲ 南鞍營地也有許多復古味十足的玻璃瓶,黑松沙士的玻璃瓶裝真的好少見啊!太酷了~~~
▲ 當天遇到另一隊也是紮營在南鞍營地的山友們,他們帶了超多澎湃的食材上山!非常感謝他們分享了好吃的浮誇食物給我們>< 太幸福了~~
睡前大家討論了一下隔天出發的時間,參考了一下今天沿路逗留的速度,決定為了要多留一些時間在白雪村休息,所以我們早上四點就決定從南鞍營地出發,看能不能在天亮時抵達白雪村,預計可以待個2-3小時再慢慢回程。
▲ 這張合照的由來是,我發現我實在太少跟Danny的合照了XDD 趕緊來拍一張~
▲06:15 到了化香嶺之後,大概一小時內就會抵達白雪村了
從南鞍營地陡下白雪村的這8百公尺,可說是整段路最難的一段,除了半夜比較不好找路外,有許多路段也有大幅度的陡坡,所以在行走時也要小心。邊走時我們也邊討論著還好第一天是紮營在南鞍營地,不然重裝下去白雪隔天再上來,光用想的就覺得疲勞啊!!
▲07:00 抵達白雪村
一抵達白雪村,最早看到的就是曬愛玉子的架子以及民宅的背面,再往前走一點,就可以看到以前的村辦公室與衛生所。這邊也擺上了許多登山客在附近撿拾來的物品,包括大大小小的動物頭骨。確認抵達白雪村後,我們就把背包放在村中的梅樹下,並且四處閒晃,看看這些數十年前的遺址。
首先是到白雪村的郭宅看看,這旁邊還有一個完整的焗腦大鍋,辨識度極高啊!
▲ 被棄置在室外的焗腦鍋
▲ 室內環境較為雜亂,不確定是否因為當初搬離的時候只帶走重要的東西,所以室內散落了許多生活雜物
位於樟腦辦公室旁的徐宅,我們也在這裡看見了民國六十多年的報紙,當初的報紙上詳載了各地的資訊,字體也比現在的小上許多,真的可以看一個早上呢!
▲ 還可以看到以前登山商業團的價格,真的十分有趣!從台南到梅嶺健行居然是80元,只能說可以切深體會到通貨膨脹的威力呀 Σ(°Д°;
▲ 掉落在地上的愛玉
在樟腦辦公室旁的樟樹下不經意地抬頭一看,可以看到一顆顆的小圓球掛在樹上。Mao馬上發現了:「是愛玉耶,我第一次看到掛在樹上的!」
隨即大家也都靠過來與愛玉相遇,「你們知道全世界只有台灣有愛玉嗎?」Mao又自顧自地的分享冷知識了。
「愛玉要授粉需要透過一種愛玉小蜂,而他除了生活條件嚴格外,也是一種台灣特有種。」
「你怎麼知道?」
「剛好我出發前有查一下XD」難怪可以說的這麼驕傲!
因為出了一些意外狀況,所以我們在白雪村待到中午11點才開始回程往南鞍營地。回程的800公尺上坡真的磨人,我們也很慶幸是把裝備都放在南鞍營地,不然這趟回程感覺很像走屏風山回程時從塔次基里溪走回到中橫的感覺,爬升還比屏風這段多了快300公尺呢!
13:15 抵達南鞍營地,開始準備午餐與最後的溜達,因為前一天抵達的時候已經起大霧了,我們就跑去和鄰隊聊天,就沒有在這個地方待太久了。
14:40 離開南鞍營地,出發回程
17:50 抵達登山口。第二天只花了3小時出頭就從南鞍營地回到登山口,回到車上放行李的我們直說昨天不知道在拖什麼這段路可以走到七小時....XD
白雪村對於登山客來說是個特殊的路線,路線上來說不會太困難,不過對於新手來說有些崩塌地形可能會有些心理障礙。只需要行走不算太遠的路程,便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舊時代的生活遺跡,與傳統以三角點當目標的登山路線相當的不一樣,也是南部山友的新選擇,不然基本上都要跑去中部的巒安堂,時程上也多了不少。
不過還是要請大家幫忙維護這邊的環境,在2022年初白雪村的門牌還存在著,不過某一天有山友們在網路上說白雪村的門牌被帶走了,不知道是否被帶下山了,或是被隨手丟棄在某處,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它也是唯一一個直接證明這裡是白雪村的證據,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了,只能說相當可惜。希望大家都可以盡力的保護這裡原有的樣貌,讓這裡能夠維持它的狀態呀!
延伸閱讀
【南投|信義】巒安堂上西巒大山。雙龍林道。探訪消逝的林業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