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山時,如何保暖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除了準備有禦寒能力的衣物,還有一些可以保暖的小道具當然也不能少。不過我想這就是登山初期會遇到最大的難題之一,帶太少,怕會太冷;帶太多,用不到又太重。藉著這個主題,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定會帶的一些小東西。除了保暖以外,也可以提供身體一些熱能。
以前我們上山,都很喜歡帶暖暖包,但是用久了發現除了不環保以外,把暖暖包背上山,還是要把它背下山;是屬於不會消耗的重量。所以之後我們有一段時間是將懷爐取代了暖暖包。
【懷爐】
▲左邊為懷爐,右邊為茉莉香味的懷爐精油
燃料:去漬油,懷爐油
缺點:會聞到燃油的油味(看有些網友說比較好的懷爐,燃油的味道會比較淡。)
一開始會看到這個東西,是Mao的好朋友買的,因為台北冬天都蠻冷的,所以他買了一個當暖暖包來幫自己暖手。
而且他加一次油(約10c.c.)可以發熱大約6小時,也有一些網友在改造懷爐,主要是把一些漏洞堵住,一方便可以減少燃油的揮發,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散發出來的燃油味。
有看過網路上分享一次超過12小時的。而且溫度可以保持在60度以上,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隔一層布,以防被低溫燙傷了。
我們平常使用懷爐,就是點燃之後放在絨布袋中,再放到口袋裡。不過如果是放在胸前的口袋,就很容易聞到燃油味,但放在腰部的口袋時,味道就會淡很多了。
那為什麼之後我們比較沒有使用了呢?因為發熱的面積比較小,只有接觸到的地方會覺得比較熱。所以現在主要是使用在行進時,幫助身體局部保暖,或是放在中層衣內提升體溫使用。
【耐熱水壺】
這是我們目前在營地時最常用的方法。
紮完營之後,如果覺得有點寒冷,在喝了保溫杯的熱水後還是不能回溫時。我們就會趕快煮熱水。除了爐火可以增加帳篷內的室溫外,煮開的熱水還可以倒到耐熱水壺中當作熱水袋來使用。
如果你覺得他太熱,也可以把它放到羽絨睡袋內,他也可以幫你暖被。(不過最重要的是確認水壺真的旋緊不會漏水,不然就尷尬了。)
更棒的是因為他在半夜時,跟你的人一起窩在睡袋內,所以溫度也不會降得太快。通常隔天早上起床都還可以喝到溫溫的水。而不是像其他放帳篷的水一樣冰冷。
而耐熱水壺也有分尺寸,大,小尺寸也有它的妙用。大尺寸(1L)面積比較大,所以熱得比較快。不過Mao喜歡使用500cc的水壺,因為萬一鞋子濕掉了,還可以塞到鞋子內幫忙烘乾。
之前也看網友分享過,攜帶便利商店裝咖啡的鋁瓶,倒入熱水之後放到鞋子裡面烘鞋,不過因為鋁導熱太快,一不小心就會燙傷,所以我們不推薦這個用法。
【保溫瓶】
▲ 其實Melissa是個十足的卡娜赫拉粉
提到登山時的保暖器具,當然不能錯過保溫瓶啦!基本上大家上山幾乎都會帶保溫瓶,使用保溫瓶,可以確保自己在行程中可以有熱水喝,甚至午餐可以直接使用保溫瓶的熱水來泡午餐。不過你會不會覺得保溫的時間不夠久呢?
如果會的話,我們會想要問你一個問題,你在使用前有「溫杯」嗎?溫杯指的就是,你在裝熱水前,有沒有先倒熱水進去先幫保溫杯加溫30秒到一分鐘(溫完的水可以倒回去熱水中加熱或喝掉)。在我們自己的實驗下,溫杯後的保溫杯在六小時後(中間都沒有開啟過),溫度差異可以是可以直接喝的熱水(未溫杯)與燙口的熱水的差異(有溫杯)因為我們中午都會直接拿保溫瓶的水出來泡乾燥飯非常的方便。
在覺得自己的保溫瓶不是很保溫的時候,不妨試試看先用熱水溫杯30秒到1分鐘,再裝熱水,就可以增強保溫瓶的保溫效能唷!
注意事項:把熱水裝在保溫瓶時,會導致保溫瓶內的壓力增加,有點像壓力鍋。所以在打開杯蓋的時候很容易會因為釋放壓力的關係,有機會噴出一些熱水。所以在開啟前,我們習慣把保溫杯平放五秒左右,讓上方的水盡量地往下流,再慢慢打開它來避免有些許的熱水因為壓力噴出。
以上三個,就是我們除了衣物以外,最常使用的保暖方法。或許你也有其他保暖的方法,可以跟我們或網友們分享哦!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